1 2 3

新書一年記

2014年12月10日 0 意見
十月份時,我去了一趟台南,回來後寫道:

昨日陽光下,在臺南孔廟一帶走走,晚上去台灣文學館唸和講「長歌行過美麗島」。數十位台南的朋友好熱情的涉入長河時光,深入故事裡面,並不吝告訴我他們的感受。當我唸到哽咽的時候,好幾位貼心的朋友一起說「老師,好了,這裡不要唸了」,讓我鼓起勇氣,繼續與我自己寫的文字奮鬥,唸下去。

實在非常感謝......



確實,那是一段奮鬥的過程,唸的時候,寫的時候,轉身回望來時路的時候......,都是。

「長歌行過美麗島」出版一年,在書市早已不是新書,它只是我的新書,是紀錄了我的現在、未來與過去之聯結的新書。





不過,書出之後,我也發現它是我與很多認識、不認識的人的聯結。在台南的那個晚上,有書友拿著我以前出的書,跟我說,如果看過我以前的書,簡直就不能相信我也會是長歌行的作者,因為前後書冊的內容、筆調完全不同,開展的世界完全不同,寫作的人像是兩個不同的人,她非常認真的來確認,之前看見的那個開心的寫孩子,寫貓的作者,在寫那些開心的故事之前,竟已於長歌行一書所述的冷凓世界中經歷過許多事情。

是的,都是我,寫孩子的書,寫貓的書的都是我,寫長歌行的也是我。我對也喜歡我之前的書的熱情書友說,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好幾本書,也許藏得嚴嚴的,一字不漏,沒有寫出來,但是,心裡都有的。

陸續也有好幾位原先認識的老朋友告訴我:原來,他們以前沒有真的認識我,雖然知道我和我遭遇的的一些事,但只是知道,並沒有因此認識我。一位音樂家老友說,他不只是從我說的事來認識我,更是從我說那些事的方式,從新認識我。

好些位朋友告訴我,他們一邊看,一邊不能忍的落淚,在床頭的燈下,在捷運的座位上,但還是抹著眼淚讀下去。因為,感受到了,回想起了。記憶之門打開,他們走入自己的記憶,看見身處艱難時代的自己,和自己走過的艱困路途。也有朋友徘徊於關於那個時候的記憶裡,思緒不斷,即提筆寫下自己的故事,向青春致意。

書出之後不久,一位正在服役的年輕讀友寫了這些話給我:


我剛好出生於解嚴那年的冬天,在上大學之前,對政治跟社會議題都很懵懂,民主、言論自由、集會自由對我來說是如同家常便飯,一直要到2008年11月陳雲林來台,那次的事件才讓我開始深刻地反思民主的意義,開始自己去接觸以前那些不曾言說、流傳、在課堂上講授的歷史,關於台灣這塊島嶼的命運...

說來真巧,是在看完《百年追求》三大本之後,才又在另外的地方看到您的書。如果《百年追求》是用比較長時間、宏觀、表面上公共的視角來書寫台灣的民主史,您的書寫正好從另外一面側寫台灣的民主進程,從家屬的角度、日常生活的種種細節,還有大量的情緒轉折...雖然看起來非常個人化,但卻也相當程度折射著台灣人民在該時代的精神狀態。

很謝謝您的書寫,很多地方讀來都讓我很感動,有想寫書評的衝動...改天,真想與您暢談閱讀此書後的心得......




謝謝你,我年輕的朋友。我知道跟我同輩的一些朋友會跟著我的敘述,對應著想「那一年,那個時候,我在哪裡?在做什麼?在想什麼?」可是年輕的一輩,竟也會參差對照著反思自己的歷程,並且告訴我,讓我也跟年輕的一輩相聯結。這真是意外的驚喜。我感受到那伸手相握的年輕的熱度。

彷彿是,我獨自在暗路行走吹笛,這裡,那裡,竟響起笙簫琴鑼,與我和鳴。那笙簫琴鑼,響在現在,其實也響在過去,低低的,隱隱的,慢慢揚起。要是過去我有於無聲處聽有聲的能耐,當能聽見。然而現在也不晚,我期待並聆聽著來自現在與過去的和鳴眾聲,衷心覺得安慰。

看到長歌行之後,好多朋友給我真摯的安慰,還都要請我吃飯,好像覺得這些年我休息得不夠,飯也吃得不夠好似的。另外,有朋友邀我去唸書、談書,










有朋友寫了讓我驚訝的評論文章,我得回頭去翻書印證,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達到評文所說的那個水平,





還有朋友破費買了好多本長歌行,或送與朋友,或送與新一代奮起的年輕人,希望傳輸給他們一份聯結,





希望他們在困境中莫要氣餒,同更多的人伸手相握,得到力量,能夠氣長走長路。

十分十分感謝。所有、所有溫暖的安慰,我都好好收在心裡。

我也帶著我的長歌行,回到南部故鄉,父母墳前。獻上書後,我默想那迢逷長途的開始,默念他們所沒有看見的後來。

那一切的一切,還沒有結束,還在發展。你們所創建的,正在茁壯,





你們所開始的,正在進行,






那一切的一切,還沒有結束,還在發展。我默默的這樣對長眠的父親母親說。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 

©Copyright 2011 Our lightning | TNB